减水剂在混凝土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机制砂的广泛应用
1.外观特征。天然砂外观多呈黄色,含泥量高也不易看出,而机制砂多呈灰白色或黑色,颗粒尖锐,10%左右石粉含量干法生产的机制砂看上去就像完全是石粉一般,混泥土外加剂,使人心生疑虑,不敢使用。
2.石粉含量。机制砂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量石粉,这是正常的,也是机制砂与天然砂明显的区别之一。石粉的具体定义是石料在经除土处理后,加工机制砂过程中形成的粒径<75μm的粉体物质,其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与被加工母岩完全相同。虽同是粒径<75μm的颗粒,但石粉与天然砂中泥的成分完全不同。天然砂中的泥对混凝土是有害的,必须严格控制其含量。而机制砂中适量的石粉对混凝土是有益的,适量石粉的存在可弥补机制砂配制混凝土和易性差的缺陷。同时,石粉的引入对完善混凝土特细骨料的级配(在这一点上,天然砂由于其生成形式的---,其特细级配部分是不完善的),提高混凝土密实性都有益处,进而起到提高混凝土综合性能的作用。
3.粗细程度。机制砂目前基本为中粗砂,细度模数一般在3.0~3.7范围。细度模数太大,则粗颗粒太多,<300μm颗粒太少,级配不合理,混凝土和易性变差。细度模数太小,则<75μm石粉太多,混凝土用水量可能增大,强度降低,减水剂,收缩增大。也就是说,机制砂中石粉含量的变化是随细度模数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减水剂多少钱一吨,细度模数小,石粉含量就高,反之,细度模数大,石粉含量低。
一些聚羧酸系减水剂的作用效果相当明显,混凝土流动性---,当再继续搅拌时,混凝土流动性就会逐渐变差,并趋于稳定。这个现象说明,在混凝土搅拌初期,一些聚羧酸系减水剂会很快产生作用,但这种作用并不稳定,经过一定时间后,其作用效果才逐渐稳定。对于另一些聚羧酸系减水剂,缓凝减水剂,其作用效果可能在2min之后才能显现。如果搅拌时间控制不好,将会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不利影响。
在检测过程中还发现,掺加聚羧酸系减水剂的混凝土对于用水量或外加剂掺量变化的敏感性大于掺加传统的减水剂。用水量不足,混凝土不能出现预期的状态;增加10kg/m3的用水,混凝土可能就处于离析状态,控制难度较大。
减水剂的发展经历了上世纪30年代的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60年代的萘系和三聚逯胺系减水剂,以及90年代日本研究出的聚羧酸系减水剂,减水剂的发展比早。而减水剂在我国的研究和使用稍晚,但是发展迅速,20世纪50年代里开始研究和使用木质素磺酸盐和引气剂;70年代以后自主研发了萘系减水剂、蒽系减水剂等产品;90年代后期,改性三聚逯胺、---l磺酸盐、脂肪族减水剂经历了快速发展。近年来,聚羧酸系减水剂是目---界---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蕞好的外加剂,---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减水剂在我国混凝土新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工业副产品在胶凝材料系统中的应用,已经逐步成为混凝土的材料。
缓凝减水剂-减水剂-芜湖弘马减水剂作用由芜湖弘马新材料有限公司提供。芜湖弘马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减水剂,速凝剂,套筒灌浆料,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公司。自成立以来,我们坚持以“诚信为本,---经营”的方针,勇于参与市场的良性竞争,使“芜湖弘马新材料”品牌拥有------。我们坚持“服务,用户”的原则,使芜湖弘马在特种建材中赢得了客户的---,树立了---的企业形象。 ---说明:本信息的图片和资料仅供参考,欢迎联系我们索取准确的资料,谢谢!
联系我们时请一定说明是在100招商网上看到的此信息,谢谢!
本文链接:https://tztz287943.zhaoshang100.com/zhaoshang/276224210.html
关键词: